故水病下为肿大腹,上为喘呼不得卧者。经曰∶行水渍之,和其中外,可使毕已。
有物实之,则金不鸣,燥湿除痰,则金清而声自开矣。喻嘉言曰∶中风之脉,必有所兼,兼寒则浮紧,兼风则浮缓,兼热则浮数,兼痰则浮滑,兼气则浮涩,兼火则盛大,兼阳虚则脉微,兼阴虚则脉数或细如丝;虚滑为头痛,缓迟为营卫衰。
四逆汤功专补阳,阳旺则阴火自消,故治之而愈。疮口不敛,盖因脓水散溢而溃烂也。
按∶知柏八味丸与桂附八味丸寒热相反,而服之者皆能有功,缘人之气禀不同,故补阴补阳,各有攸当,药者,原为补偏救弊而设也。吴鹤皋曰∶少阴肾水主固二便,为火所灼,克伐大肠庚金,故下利脓血。
附桂枝石膏汤∶桂枝一钱,黄芩二钱,石膏、知母各三钱。惟附子、肉桂,能入肾命之间而补之,故加入六味丸中,为补火之剂。
然不汗出之烦躁,与发汗后之烦躁迥别;下后之烦躁,与未下之烦躁亦殊。伤寒自表入里,传至三阴,三阴亦有在经表证。